藏狐屬于犬科。是食肉目犬科狐屬食肉動物,又稱藏沙狐、西沙狐。體型略小于赤狐,身體緊湊,四肢短小,耳小,額頭部較短,額部略凹,顴弓窄弓形;吻部顯著狹長,犬齒細長,頜部狹窄;
藏狐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它們主要以鳥類、昆蟲、果實、種子和其它小型哺乳動物等為食。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它們也會利用尸體和它們自己所捕殺的小型哺乳動物等作為食物來源。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狐貍是國家幾級保護動物
沙狐、藏狐、赤狐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他不屬于國家保護動物。狐貍一般指狐屬,是食肉目、犬科的一屬哺乳動物,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顯示,沙狐、藏狐、赤狐屬于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沙狐是食肉目犬科狐屬哺乳動物,別稱東沙狐、草狐,主要分布在亞洲中東部地區,藏狐是食肉目犬科狐屬食肉動物,又稱藏沙狐、西沙狐,分布范圍以中國青藏高原為主,赤狐是食肉目犬科狐屬哺乳動物,又名草狐、紅狐,分布橫跨歐亞和北美洲,遍布整個北半球,所以狐貍中的沙狐、藏狐、赤狐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他種類的狐貍,比如:孟加拉狐、北極狐等,不屬于國家保護動物。
藏狐的性格特征?
有關藏狐的生態學和生物學信息很少見之于科學文獻,藏狐火起來大概是因為表情包,它的另一個身份,大臉表情狐,長著一張被蜜蜂蟄過一樣的大方臉。
據考證,藏狐可能是顏值最低的狐貍,雖然顏值比不上其它狐貍,好在氣質超群,以淡漠一切的眼神成功脫穎而出,C位出道。
△藏狐原型的卡通形象木雕
△非常火的藏狐形象糕點
藏狐屬于犬科狐屬,僅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區,身手矯捷,主要食物是鼠兔和嚙齒類,性格孤僻,喜歡獨居。
壽命相對來說比較短,通常可以活到8—9歲,目前地球上的藏狐數量還不得而知,所以世界保護動物聯盟把它定義為無危物種(LC)這一類物種受威脅的程度較低,保護現狀比較安全。
對了,干脆面君,也就是小浣熊也屬于無危物種這一隊的。
藏狐雖然長得呆呆的,可它畢竟是狐貍啊,狡猾這兩個字是當之無愧的,藏狐經常跟在棕熊身邊,當棕熊在挖鼠兔洞口的時候,它就會去洞口的另一端"守株待兔"這種伎倆輕車熟路,小熊熊簡直驚呆了。
藏狐不僅狡猾,而且非常懶,對于動物來說挖洞穴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于是藏狐就和旱獺斗智斗勇,霸占洞穴。
因為藏狐它老人家住在高原,空氣稀薄地廣人稀,關于藏狐的影像資料非常少,所以當郝曉霞拍攝的紀錄片《藏狐》在四川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上獲得了最佳短片獎的消息備受關注,數次前往高原,拍攝紀錄了大量珍貴鏡頭,部分鏡頭為國內外首次攝錄。
影片中全程記錄了藏狐媽媽和三個孩子的生活場景,藏狐媽媽為了保護孩子們和流浪狗打架、小藏狐在花叢中捉蝴蝶等很多有趣的場景,對藏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真的是非常有意思。
藏狐是高原鼠兔的專性捕食者嗎?
或許很多人不認識藏狐這種動物,但是在網上或多或少都看過關于它的表情包,藏狐因為有著一張方方的國字臉,看上去略萌,所以在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經常被人們拿來制作各種有趣的表情包。
與一般狐貍狡黠的外表不同,藏狐因為臉型和身上毛發濃厚蓬松的原因,整體看上去臉方身圓,打破了我們對狐貍的常規印象。雖然在我們人類中,很少人以方臉為美,但是在食肉動物中,藏狐的方臉是最專業的,臉頰附著更多的肌肉,使得咬合力更強。
藏狐
什么是藏狐?藏狐是一種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拉達克高原一帶的狐貍,可能與我們傳統印象中的狐貍外形有很大差別,但是它的確是犬科狐屬的一員。
整個犬科14屬34種里面,能夠被稱之為狐貍的動物基本上都屬于犬科下屬的狐亞科里面,而藏狐就是其中一種。由于世界上所有的野生藏狐幾乎都分布在集中的一片區域內,生態條件相同,所以在該生境中,并無亞種分布。
藏狐的外表十分有特色,頭大耳短呈方形,尾形粗短尾尖白,毛發濃密背部呈現棕或褐紅色,身體兩側毛發為銀灰色,腹部為白色,雖然視覺效果看上去藏狐很胖,但是實際上體型與赤狐相當,成年個體一種大約在4-5.5千克范圍內,極少數個體能夠達到6千克以上。
眾所周知,大多數犬科動物都是群居的,但是藏狐是個例外,它喜獨居,基本上只有在繁殖期的時候才能看到以幼崽為中心締結的狐群。
藏狐喜歡棲息在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及半干旱地帶等環境中,它不太喜歡與人類接觸,所以藏狐的棲息地一般是在人跡罕見的高海拔地帶,不過隨著人類生活區域的擴張,偶爾在一些低海拔的放牧區里面,也能夠看到藏狐的身影。
藏狐的分布密度主要受獵物豐富度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這是符合大自然規律的,事實上大多數動物的分布都類似,就拿雪豹與巖羊來說,并非是雪豹的多少決定了巖羊的多少,而是巖羊的數量決定了雪豹的數量,正如此,藏狐的數量受限于其最主要的食物高原鼠兔的種群密度。
雪豹
什么是高原鼠兔?如果將“鼠兔”二字拆開來,我們都知道這是什么樣的兩種動物,但是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就是一種全新的生物了。
高原鼠兔,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高原上的鼠兔,又名黑唇鼠兔,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哺乳動物,其主要食物就是高原上的各種牧草,多年來一直被當做是草場退化的元兇,它們成群結隊大肆啃食牧草,不僅給當地畜牧業造成損失,也對高山草原生態造成破壞。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外形跟老鼠有些相似,但是比普通的老鼠要大很多,且看起來沒有尾巴,成熟個體體重在200克左右,體色呈灰褐色,耳朵小而圓,前肢短后肢長,趾端有爪,較為發達,其蹲下時的體態如同一只小型但很胖的兔子。
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上很常見,它們終生營家族式生活,擅長挖洞,多個地下洞穴互通,最終形成家族式的巢穴。當家族成員增加,其巢區范圍也會隨之增加。
什么叫專性捕食者?關于什么是捕食者我們都十分清楚,舉山羊、狼、老虎的例子來說,在同一片生境中,老虎捕食狼、山羊,狼捕食山羊,從山羊的角度來說,狼和老虎都是捕食者,而羊則是被捕食者,以狼的角度來說,老虎是捕食者,而狼成了被捕食者。
所以有的時候在不同的大環境下,同一種生物可能充當多個生態角色,正如例子中的狼一樣,它可以同時擁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身份,這跟該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所處的生態位息息相關。
簡易食物鏈
其實明確了捕食者的概念之后,理解起專性捕食者來說就相當容易了,同樣也是相對的概念,可以簡單認為是在同一片生態環境中,一種生物專門捕食另外一種生物。
比如在芬蘭的一些地區里面,小型的鼬類所捕食的獵物,當地田鼠占比高達90%左右,因此我們可以稱這些小型鼬類為這些田鼠的專性捕食者,而當地的狐貍、普通鵟雖然也經常捕食田鼠,但它們的食譜范圍更廣,田鼠只是占據了其中的小部分,所以不能稱狐貍、普通鵟為田鼠的專性捕食者。
藏狐捕食高原鼠兔
藏狐的分布范圍與高原鼠兔的分布范圍無論是在大環境還是微生境上面,都存在很大的重疊,根據一項權威的調研報告顯示,藏狐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高原鼠兔,其次為一些小型嚙齒類動物,占比高達了總食物來源的95%,所以藏狐被公認為是高原鼠兔的專性捕食者。
2014年的一項更細致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觀點,研究人員采集了62個藏狐棲息地里面的個體糞便,分析得出,其中99%的藏狐糞便中含有高原鼠兔的DNA,97%的藏狐糞便中高原鼠兔的DNA為主要外物DNA,73%的藏狐糞便中,只有高原鼠兔這一種外物DNA,所以我們很確定,藏狐是高原鼠兔的專性捕食者。
高原鼠兔對高山草原生態的危害性
高原鼠兔是一種很奇特的生物,它們間有的是一夫一妻制,有的是一夫多妻,甚至還有多夫多妻,這種情況在全球大多數動物身上都比較罕見。
高原鼠兔在每年的4月份開始進入繁殖期,5月份達到巔峰,到8月份結束,孕期30天,一胎產子3-6只,一年能生兩胎,從這方面可以看出,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跟老鼠是差不多的,它們以禾本科、莎草科等各種牧草為食,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可想而知會給高原草場帶來多大的災難。
高原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動物,對高原上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適口性,簡單來說就是各種植物,植物的各種部位它們都能吃,尤其喜歡針茅、披堿草、小蒿草等,而這些植物則是高原草場的主要構成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鼠兔能夠吃掉這些草類的不同部位。
在春夏季植物青茂,高原鼠兔則主要采食青葉部分,而到了秋冬季節時,在植物返青前,高原鼠兔們則主要采食植物的根芽。
一只成年的高原鼠兔日均進食量大約為77.3克的青草,占其體重的一半左右,如果是在春夏青草瘋長的階段,鼠兔的進食量更多,這是非常恐怖的。
可能不是生活在高山草甸上的我們很難理解,為什么小小的鼠兔能夠給草場帶來這么大的災難,關于這點,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困擾了澳洲百年之久的“兔災”。
在野兔被引入澳洲之前,這里的生態系統雖然與地球上其他地方很不一樣,但因為沒有引入外來物種,本土動植物相互制衡,也處于長期穩定平衡的狀態。可就是在野兔被引入之后,由于缺乏天敵,加上野兔繁殖能力旺盛,仿佛一夜之間,澳洲草場上就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兔子,它們瘋狂啃食青草,最終導致澳洲大部分地區草場退化,給畜牧業帶來嚴重損失。
泛濫成災的野兔
在高原生態環境中,高原鼠兔所起到的作用基本上就和澳洲的野兔相似,如果不其發展的話,對于草場來說無疑是有害的。
我國一些地區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已經想方設法消滅高原鼠兔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毒殺,單單是2006年在青海省,就有超36萬平方千米的面積里面投放了毒,直接殺滅數以萬計的高原鼠兔,甚至導致該物種在某些區域里面滅絕了。
高原鼠兔對草場的危害不僅僅表現在“吃”的上面,還表現在其“住”的方面,它們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當鼠兔種群數量激增時,其巢系范圍擴大,新洞老洞在底下交錯成網,當雨水來臨的時候,就很容易造成塌陷,從而使得整塊的草場斷裂,沙土被裸露了出來,并在風沙的作用下,使得草場慢慢退化,最終給高原草場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藏狐的食性
藏狐的主要生活區域是海拔3500-5200米的地區里面,所以其食物來源大多數也都是一些高原生物,比如高原鼠兔、高山鼠、沙蜥、喜馬拉雅旱獺等,少部分雄性藏狐能夠捕食巖羊幼崽和家畜。
雖然在外表看上去藏狐“圓滾滾”的,不太靈活的樣子,但是它卻是高原上最主要的捕食者之一,也是關鍵捕食者,捕獵成功率超過了狼、落單的獅子等,起到抑制大多數小型動物的作用。
居住于森林的大多數狐貍都是晝伏夜出的,傍晚開始外出覓食,等到天亮才回家,而藏狐則與之不同,它具有晝行性,且晝間全時段的活動頻度并沒有太大差異,2003年我國學者對于四川境內藏狐習性的研究也證明了這點。
其實大多數捕食者的生活習性,都是受環境和獵物活動規律所影響的,藏狐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是高原鼠兔,它就是屬于白晝型活動的種類,藏狐晝間捕食,也是迎合了高原鼠兔的作息時間。
藏狐對高原生態的直接影響從生態學上看,草原上所面臨的危機主要是以高原鼠兔為主的草原鼠害,它們是造成草場退化的原因之一,不過高原鼠兔并非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它們對高山草原的貢獻也是蠻大的,比如高原鼠兔的洞穴能夠為許多鳥類和蜥蜴提供庇護所,同時會以洞穴為中心,形成微生境,間接滋養草原。
另外,高原鼠兔也是當地的關鍵種,是大多數高原食肉動物、大多數猛禽的主要捕食對象。
在醫藥界里面有句話,“任何藥品拋開量級而談藥性都是免談”,其實這句話放在自然生態系統中也是適用的,如果在一片地區里面,高原鼠兔的密度維持在合適的水平,那么對于該地區的生態系統來說,是有好處的,可一旦數量超過了這個系統所能容納的最高限度,那么它就是有害的。
雖然后面依靠草場退化,高原鼠兔食物喪失,也能起到其種群數量而重新達到平衡的作用,但是這般僅靠系統中兩個元素進行“自救”的方式太過于緩慢,也很難取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必須增加另外的元素,而藏狐起到的作用無疑就是高原鼠兔的種群數量。
高原鼠兔主營白晝生活,通常是太陽直照洞口便開始外出活動,一天有兩個主要活動高峰期,分別是早上9點,以及下午的6點,隨著天氣、季節的變化,其活動的高峰時段也會隨之改變。
2010年的時候,我國的研究人員對班戈、當雄、那曲等地的研究發現,高原鼠兔的主要天敵為以艾虎、黃鼬、藏狐等為主的小型哺乳類捕食者和所有的猛禽兩大類,特別是藏狐,堪稱高原鼠兔的專性捕食者。
高原鼠兔多了,會引起草場退化,少了,則會使得高原草原生態系統失衡,所以不能簡單的一律滅之,而應該將其種群數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如此才能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
以藏狐為主的高原捕食者無疑起到了控制這個閾值的關鍵,藏狐以其獨特的生態位在高原這個生態系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直接著影響草原生態的健康度,所以藏狐的生存狀態對于這些地區來說,至關重要!
藏狐的生存現狀目前藏狐的保護現狀屬于無危物種,也就是說它們的生存現狀還是比較樂觀的,并不需要人們的特別保護,1989年對青藏高原的藏狐數量評估,大約在37000只,其種群密度受獵物水平的影響,表現出正相關的態勢,比如在四川西北部,當地的高原鼠兔數量龐大,藏狐的密度也比較高,而在西北部的一些半荒漠地區,獵物數量較少,藏狐的密度也大大減少。
藏狐分布圖
由于一直以來,藏狐捕食高原鼠兔的天性都被人們知道,所以它自然而然地就被人們當成益獸保護了起來,受偷獵、盜獵等因素的傷害比較低。
在以往,其主要的威脅因素就是人們毒殺高原鼠兔時所帶來的誤殺,以及鼠兔數量減少而引起的繼發性減少。
這種情況隨著人們弱化毒性、減少二次中毒等方面改進之后,也逐漸消失了,不過每個時代都會催生出每個時代的特色,如今藏狐最主要的威脅則是流浪藏獒。
成群的流浪藏獒
關于藏獒我們都十分了解,這是一種被稱為“雪域神犬”狗,體型龐大,性格兇猛,成年藏獒體重達到50千克以上的不在少數,當獒場經濟崩壞之后,大量藏獒流落高原,成為一股新生的捕食力量。
與體型高大威猛的藏獒相比,藏狐本身就不懼優勢了,更何況藏獒大多都是成群生活的。在青藏高原的某些地區里面,藏獒經常咬死藏狐,是藏狐非自然死亡的最主要致死因素。
雖然目前來說,藏狐的生存狀態不需要我們太過擔心,但是高寒地帶的生態系統相對于其他地方的來說,總是更脆弱一些,藏狐作為高原的獨有物種,不免會受到環境所影響,所以保護藏狐最主要也是最直接方式,就是保護環境。
這種動物,不僅有著可愛、充滿喜感的外表,能給人們帶來很多歡樂,同時也在高原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與否,直接影響草原生態的健康度。
狐貍屬于什么科目?有詳細的說明嗎?
生物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屬: 狐屬 Vulpes Frisch 1775 種: 孟加拉狐 Vulpes bengalensis 阿富汗狐 Vulpes cana 南非狐 Vulpes chama 沙狐 Vulpes corsac 藏狐 Vulpes ferrilata 敏狐 Vulpes macrotis 蒼狐 Vulpes pallida 呂佩爾狐 Vulpes rueppellii 草原狐 Vulpes velox 赤狐 Vulpes vulpes 耳廓狐 Vulpes zerda 一般所說的狐貍,又叫紅狐、赤狐和草狐。它尖嘴大耳,長身短腿,身后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全身棕紅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個小孔,能放出一種刺鼻的臭氣。 狐貍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于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覓食,到天亮才回家。由于它的嗅覺和聽覺極好,加上行動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蛙、蜥蜴、昆蟲和蠕蟲等,也食一些野果。因為它主要吃鼠,偶爾才襲擊家禽,所以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動物。故事中的狐貍形象,絕不能和狐貍的行為等同起來。 狐貍有一個奇怪的行為:一只狐貍跳進雞舍,把12只小雞全部咬死,最后僅叼走一只。狐貍還常常在暴風雨之夜,闖入黑頭鷗的棲息地,把數十只鳥全部殺死,竟一只不吃,一只不帶,空“手”而歸。這種行為叫做“殺過”。 狐貍平時單獨生活,生殖時才結小群。每年2月--5月產仔,一般每胎3只--6只。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誰發現了它窩里的小狐,它會在當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測。 狐貍分布很廣,我國幾乎各省區都產。狐貍皮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裘皮。 動物學家發現,狐貍的主要食物是昆蟲、野兔和老鼠等,而這些小動物幾乎都是危害莊稼的壞家伙,狐貍吃了它們,等于是幫了農民伯伯的大忙。所以說,狐貍應該屬于對人類有益的動物。 狐貍屬食肉目犬科,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鼠類、魚、蛙、蚌、蝦、蟹、蚯蚓、鳥類及其卵、昆蟲以及健康動物的尸體為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配使飼料為主,在重要飼養階段,補飼一些動物肉雜碎如,腸、胃、頭、骨等作為飼料,可基本滿足狐的需要。 銀狐全稱銀黑狐,原產北美北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是目前主要飼養狐種之一。銀黑狐因其部分針毛呈白色,而另一些針毛毛根與毛尖是黑色,針毛中部呈銀白色面而得名。銀狐嘴尖、眼圓、耳長,四肢細長,尾巴蓬松且長,藍狐也稱北極狐,原產于亞洲、歐洲、北美洲北部高緯度地區,北冰洋與西伯利亞南部均有分布。藍狐形似銀黑狐,但體型略小,喙短,耳寬,嘴圓長,四肢短小,體態圓胖,被毛豐厚。體色有兩種,一種是淺藍色,且常年保持這種顏色;另一種是冬季呈白色,其他季節顏色較深。成年公狐體長45—75厘米,尾長25—30厘米,體重5.5—7.5公斤,母狐體長55—75厘米,尾長25—30厘米,體重4.5—6公斤。 狐皮是較珍貴的毛皮,毛長絨厚,靈活光潤,針毛帶有較多色節或不同的顏色,張幅大,皮板薄,適于制成各種皮大衣、皮領、鑲頭、圍巾等制品,保暖性好,華貴美觀,深受國內外客戶喜愛。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