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蛙
角蛙因為形狀長的十分特殊,古靈精怪的它向來是全天下最受迎接的寵物蛙。簡直不妨在所有一個有水族館的場合睹到它們。連年來有業者改名為招財蛙。 養過角蛙的人都了解,角蛙成天不過吃,一弛大嘴占了快要身材的一半,這種結構不妨說便是為了洪量進食而衍化的。恰是所謂的嘴大吃四方,角蛙的亞種至罕見六種之多,個中最罕睹的便是鐘角蛙(確定引睹)(C. ornata)而最高貴的便屬亞馬遜角蛙,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上萬臺幣。令人驚嘆。 華文大名: 角蛙 拉丁大名:Ceratophrys ornata 界: 動物界 科: 薄趾蟾科 拉丁大名: Ceratophrys ornata 分散地區: 阿根廷,黑拉圭大草本地戴及巴西 食物 : 逮食節肢動物或者小型脊椎動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青蛙品種通體黃色,嘴巴三角形是什么青蛙
黃金角蛙。角蛙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蛙,身體呈矮胖的模樣,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略呈三角形狀,全身皮膚布滿細長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質小角,身體底色以居多,上面則散布有不規則之黑褐色、啡紅色、淡棕色的斑紋。所以青蛙品種中,通體,嘴巴三角形是黃金角蛙。
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又稱為霸王角蛙。
南美角蛙品種簡介
南美角蛙品種簡介
南美角蛙品種簡介,蛙類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這種動物的品種是有很多的,其中南美角蛙是很常見的,人們在飼養這種蛙的時候都想要了解它的特點,下面分享南美角蛙品種簡介。
除了鐘角蛙外,南美角蛙就是最常見的角蛙了,對蛙類感興趣的人可能也會在市面上看到有很多南美角蛙出售。南美角蛙來自南美洲,它們在巴西、阿根廷等國家較為常見,屬于無危物種。而除了南美洲外,南美角蛙也因為被人類飼養的關系出現在其他許多地方。
對于很多人來說,南美角蛙長得實在有些怪異,它們短小的四肢和大大的身體顯得不那么協調,而它們遍布全身的疣粒讓不喜歡它們的人只想敬而遠之。不過作為被飼養的最多的寵物蛙之一,南美角蛙也是有不少優點的,比如飼養南美角蛙的難度并不大,對于一些新手來說,南美角蛙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自然環境下,如果遇到旱季,南美角蛙會躲到地下休眠,而一旦雨水充沛的雨季來臨時,它們則會從地下鉆出并開始孕育下一代。
中文學名:南美角蛙
二名法:Ceratophrys cranwelli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兩棲綱
亞綱:滑體亞綱
目:無尾目
亞目:新蛙亞目
科:細趾蟾科
種:南美角蛙
南美角蛙的養護知識
南美角蛙來自熱辣的南美,但這并不代表飼養它們的時候也可以讓它們享受陽光的沐浴。事實上,飼養它們時,主人反而要盡量避免南美角蛙被陽光直射。當夏季來臨時,主人要把蛙缸放在陰涼通風處,這樣不僅可以躲避陽光的直射,還能讓南美角蛙遠離高溫,可謂一舉兩得。
對南美角蛙有些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南美角蛙會以其他蛙類為食,因此為了避免南美角蛙吃其他蛙類的慘劇發生,主人一定不要將它們與其他蛙類或體型懸殊的蛙類共同飼養。此外,也有主人反應,自己曾在給南美角蛙喂食的時候被南美角蛙咬住手指,而且有些南美角蛙會咬著你不放。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將它們浸入水中,過不一會它們就會松開緊咬著你的大嘴了。
在給南美角蛙布置蛙缸時,有些主人會想要讓缸內環境盡可能地接近原生態環境,于是會在缸中放一些石頭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蛙缸中一定不能出現帶有堅硬棱角的石頭,否則南美角蛙有可能會在活動的時候受傷。
定期清洗蛙缸是主人們必須要做的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南美角蛙提供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清理蛙缸的時候,主人要先將南美角蛙移到干凈的地方,然后再進行蛙缸的清理。主人們在移動南美角蛙時不要直接接觸它們,如果直接接觸過南美角蛙,主人要對雙手進行清洗。此外,清理過蛙缸后,主人也要洗凈雙手。
南美角蛙的喂食要點
看看南美角蛙的大嘴巴,你就能想象到它們是很能吃的動物。在自然環境中,南美角蛙的食物很多,它們會吃昆蟲,它們會吃蜥蜴,它們有時甚至還會吃其他蛙類。不過南美角蛙并不是主動出擊型的動物,它們通常會安靜地待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等待時機,當有它們喜歡的昆蟲等經過面前時,它們就會進行捕食。
因為它們能吃的食物有很多,所以主人在飼養的時候完全不用擔心喂食的問題。對于較小的南美角蛙來說,主人可以在寵物市場購買蟋蟀給它們做食物,此外,蚯蚓、金魚等也是它們能接受的食物;對于較大的南美角蛙來說,主人可以給它們喂乳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于頻繁地給它們喂乳鼠,一周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給南美角蛙喂的是活餌,它們一般都會主動進食。而如果給南美角蛙喂食的不是活餌,主人可以用鑷子夾著食物在它們的面前來回晃動,以刺激南美角蛙進食。
飼喂角蛙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早晨和傍晚是最佳喂食時間,在其他一些時候,南美角蛙可能也會進食。盡管南美角蛙很能吃,但主人不要給它們過量喂食,過量喂食不僅可能造成南美角蛙反吐,甚至有可能導致南美角蛙的死亡,科學地飲食才最有利于它們的健康。
南美角蛙的生活環境如何
飼養南美角蛙的難度系數不高,因此它們非常適合新手飼養,不過雖然它們好養,但主人同樣不能忽視南美角蛙的環境布置工作。對于南美角蛙來說,太大的空間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必要,因為它們每天可能會在同一個地方靜坐很久,所以想飼養南美角蛙的人不用擔心它們會占據你太大的生活空間。
盡管南美角蛙對住所的大小不拘小節,但遇到水的問題時就不會那么含糊了。南美角蛙要生活在有水的空間,蛙缸中的水不用太多,水深以不沒過它們身高的一半為原則。此外,高出水面休息的地方可以用濕水苔或海綿布置。在飼養過程中,主人要保證水的潔凈,如果出現任何問題都要及時換水。
南美角蛙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7度左右,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主人需將蛙缸放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而在氣溫較低的季節,主人則要做好保溫工作。除了對環境溫度有一定的要求外,南美角蛙對濕度的要求同樣很高,為了避免出現蛙缸中濕度過低的情況,主人需要定期向蛙缸中噴灑清水。
想要讓南美角蛙更好地生活,主人還要注意蛙缸的清潔工作,比如當你喂食之后,你需要看一下蛙缸中是否有食物殘渣,如果有的`話,你要及時清除,否則有可能影響水質等。這項工作比較繁瑣,如果你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那么還是建議你不要飼養南美角蛙。
如何正確選購角蛙
角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寵物蛙,自然狀態下的鐘角蛙只見于南美洲,但作為寵物,你可以在世界各地見到它們的身影。鐘角蛙的拉丁學名為Ceratophrys ornata,因為鐘角蛙是最常見的角蛙的亞種,所以有人會直接稱呼它們為角蛙,其實這是不對的,角蛙還有其他的亞種。不過你可以稱呼鐘角蛙為阿根廷角蛙,因為在阿根廷生活的鐘角蛙有很多。
雖然作為寵物,鐘角蛙很常見,但是它們卻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因為不管是在什么狀態下,它們的繁殖都不那么容易。幸好人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將鐘角蛙列為近危物種,逐漸開始重視起對它們的保護來。
只要你見過一次鐘角蛙就不會忘記它們,因為它們有兩個非常明顯并且讓人難忘的特征——鮮艷的體色和大嘴巴。鐘角蛙的體色主要有兩種:深綠色和紅色。
大部分的鐘角蛙都是深綠色的體色,個別地區的鐘角蛙則呈紅色。由于鐘角蛙喜歡將身體半藏于土中,所以它們腹部的顏色一般會被人忽視,鐘角蛙的腹部周圍為,當它們從土中出來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了。
鐘角蛙的嘴巴較大,有些個體的嘴巴大小可以達到身體的一半,因此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吃貨。不過也正是因為嘴巴大、方便進食,所以鐘角蛙也常常會出現誤食的情況,比如底材中較小的石頭就會被它們當成食物吃掉。由于嘴大貪吃,還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將鐘角蛙改名為招財蛙,并以此為噱頭招攬顧客。
通常情況下,雄性鐘角蛙體型較小,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雄性鐘角蛙為10cm,而雌性鐘角蛙則可達15cm。雖然在人類看來,鐘角蛙屬于“嬌小型”動物,但它們的體格可不像你想象得那么柔弱。
飼養過這種蛙的人可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如果底材稍微墊高,或者飼養它們的魚缸較矮,那么可能在你轉身的工夫,它們就從缸里面跳了出來,實實在在的跳高健將!
鐘角蛙是適應能力較強的一種動物,因此主人不必過于擔心它們是否無法適應國內的氣候環境等。一般情況下,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為鐘角蛙的最佳生長溫度。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溫度低于20攝氏度或是讓溫度高于30攝氏度,因為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中,鐘角蛙比較容易出現健康狀況問題。
由于國內寵物醫院比較少會接診蛙類,所以當它們出現問題后可能會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死亡。鐘角蛙來自南美,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它們會習慣熱辣的陽關,相反,鐘角蛙喜歡待在潮濕陰暗的地方。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將鐘角蛙放在魚缸中飼養,因此這就面臨到打掃魚缸的問題。比如鐘角蛙排泄過后,主人就一定要清洗墊材或者魚缸。清洗魚缸后,也可以順便給鐘角蛙洗個澡。
給鐘角蛙洗澡不能直接用自來水進行清洗,過濾水、除掉氯氣的自來水才能用作鐘角蛙的洗澡水。給鐘角蛙洗澡的時候也不要直接放在魚缸里洗,可以找個稍微大一點的盆子放上水再給它們洗澡。水深不能過深,沒過它們即可。
此外,有一件事是主人在購買鐘角蛙前就必須確定的——了解一下如果鐘角蛙出現任何問題,你該求助于誰。不要等到問題出現時才想到要去找人。
黃金角蛙的價格在100元左右,而紅色角蛙的價格要陽一點
角蛙的品種介紹
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 ornata),其次是南美角蛙。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C.conuta),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數千人民幣。角蛙各亞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就各自能夠保持較的體色。但是因為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使得要分辨亞種也是越來越困難。
鐘角蛙(阿根廷角蛙) Ornate Horned frog (Argentine Horned frog)
綠角蛙Ceratophrys cranwelli
蘇里南角蛙 Ceratophrys cornuta (亞馬遜角蛙、霸王角蛙)
巴西角蛙Ceratophrys aurita
哥倫比亞角蛙Ceratophrys calcarata
秘魯角蛙Ceratophrys stolzmanni
草原角蛙Ceratophrys joazeirensis
厄瓜多角蛙Ceratophrys testudo
魔鬼蛙 Beelzebufo
其中草原角蛙和厄瓜多角蛙因為發現數量稀少,所以市場上難以得見。角蛙各品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各自能夠保持較的體色。但是因為它們本身的色彩變化就不少,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再加上白化個體,更使得要分辨正確品種也是越來越困難。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雜交個體就是雄性綠角蛙與雌性霸王角蛙所配出來的個體。稱為蝴蝶角蛙,外型與霸王角蛙十分類似,只有下巴與綠角蛙一樣是白底散布黑斑,與霸王角蛙漆黑的下巴不同,可以據此來辨別。市面上的南美洲角蛙很多是雜交的,所以這里所說的南美洲角蛙純粹泛稱而已。對于喜歡飼養兩棲類的新手而言,角蛙是個不錯選擇,但對于害怕經常進行換水、清理等工作之飼主而言,就最好別想了。另外想欣賞寵物動來動去之樂趣,這物種也不算是個好選擇。但喜歡以欣賞藝術品般心態的話,則當別論,因角蛙每天大部分時間只會花在打坐和冥想。
請高手幫手 角蛙怎么回事
角蛙
角蛙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蛙。幾乎在每個水族館都看得到,近年業者更名為招財蛙,大概是想仿效日本的招財貓。養過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張大嘴占了將近身體的一半,這種構造可以說就是為了大量進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謂的嘴大吃四方,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 ornata)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上萬臺幣。
目錄
1 基本簡介
2 角蛙特點
3 形態特征
4 角蛙習性
5 繁殖發育
6 品種介紹
7 人工飼養
展開
1 基本簡介
2 角蛙特點
3 形態特征
4 角蛙習性
4.1 生活習性
4.2 攝食習性
4.3 蝌蚪的食性
4.4 成體蛙的食性
5 繁殖發育
5.1 發育
5.2
5.3 交配
5.4 繁殖
6 品種介紹
7 人工飼養
7.1 喂食方法
7.2 飼養技巧
7.3 飼養空間
7.4 飼養環境
7.5 照顧因素
1 基本簡介編輯本段
科名:薄趾蟾科
中文名:角蛙
學名:Ceratophrys ornata
屬名:Ceratophrys a
食性:因貪食而經常捕食節肢動物或小型脊椎動物。
經常把身體半埋于土中等待獵物上門的埋伏型狩獵者。棲息于南美溫暖而較干燥的大草原地帶,對濕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們的適溫環境為26-29攝氏度。利用雨量較為集中的夏季來繁殖,會選擇在池底產下200-1000顆宛如一個網球大小的卵塊。
角蛙是原棲息在南美洲的大型蛙類,共有7種,隨著棲息環境和分布地點的差異,身體上的斑紋和色彩各有不同,體形最大可達15公分左右。它最顯目的特征就是在頭部兩側眼睛上方具有柔軟肉質狀的角狀突起。角蛙頭部上方的突起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在充滿落葉的環境中,能夠模擬成落葉的形狀而逐步演化的結果。它習慣守候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等待獵物靠近再捕食,因此幾乎很少會看見它四處移動或改變姿勢。相當貪吃的角蛙只要是看見身形較小的動物經過它,幾乎都會被一口吞下,甚至是同類也不例外。不過它們對于不會動的食物,則好像看不見似的一點都不感興趣。
角蛙是一種棲息在地表潮濕落葉層中活動的陸生蛙類,當繁殖季節來臨時,雄蛙會發出低沉的鳴叫聲來吸引雌蛙的靠近,在配對后將卵產在地表降雨所臨時形成的小水洼中,等待水中的蝌蚪長大成為小蛙后,從此就不再下水。角蛙的成長速度驚人,如果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半年體形就可以超過10公分了,由于外形十分有趣,因此常被人們飼養作為寵物。
2 角蛙特點編輯本段
養過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張大嘴占了將近身體的一半,這種構造可以說就是為了大量進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謂的嘴大吃四方,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 ornata)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上萬臺幣。令人咋舌。角蛙各亞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就各自能夠保持較的體色。但是因為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使得要分辨亞種也是越來越困難。
3 形態特征編輯本段
身體呈矮胖的模樣,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膚布滿細上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質小角,身體底色以、黃褐色、鮮綠色居多,上面則散布有不規則之黑褐色、啡紅色、淡棕色的斑紋。全身布滿大大小小凸出之疣粒。
雄性體100mm,雌性可達125mm。經常把身體半埋于土中等待獵物上門的埋伏型狩獵者。角蛙膚色艷麗,頭上有角狀突起,外形猙獰可怕,性情也極殘暴,它是蛙中的魔鬼。它除了捕食昆蟲、小鳥等外,還以同類為食,許多性情較溫和的蛙通常是它們的口中之物。角蛙在幼蛙時期就很殘暴,它們捕食其它蛙類的幼蛙。
4 角蛙習性編輯本段
4.1 生活習性
棲息于南美溫暖而較干燥的大草原地帶,對濕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們的適溫環境為26-29攝氏度。利用雨量較為集中的夏季來繁殖,會選擇在池底產下200-1000顆宛如一個網球大小的卵塊。
角蛙是一種兩棲類動物。所謂兩棲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陸地,角蛙的幼體─ 蝌蚪必須生活在水中,而成體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濕環境中。這種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角蛙類是由水中生活向陸地生活的進化中形成的過渡型類群。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然而,成體適應陸地生活,由鰓呼吸發展到以肺和皮膚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所謂水陸兩棲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干燥、無水、陽光直射的環境是不可能有角蛙類生存的。大部分角蛙類的活動時間在晚上,白天則隱藏在隱蔽處,以防烈日和敵害。
角蛙類成體生活在近水潮濕的環境中,不同的角蛙類的具體生活環境又有差異。角蛙類有三種生活類型,即水棲型、陸棲型和樹棲型。水棲型中又可分為靜水生活型、流水生活型和湍流生活型;而陸棲型又可分為溪邊生活型、草叢生活型、土穴生活型;樹棲型不再細分。本書所要介紹的幾種角蛙,如牛角蛙、美國青角蛙和虎紋角蛙、黑斑角蛙屬于靜水生活型,棘胸角蛙屬于流水生活型,中國林角蛙屬草叢生活型。不同類型的角蛙生活在不同兩棲環境中,身體形態結構和習性同環境相適應。
角蛙的體色是一種保護色,通常表現出與環境的顏色相近,不被敵害所發現,從而保護自己。在植物叢中的角蛙以綠色為主,并有斑紋。如林角蛙為綠色,棘胸角蛙為棕色,牛蛙在明亮的環境中體色會變淺。
角蛙幼體 ─ 蝌蚪生活于水中,用鰓呼吸。初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外鰓在頭的兩側,各有 3 個分支。后期蝌蚪外鰓消失,變成 4 對內鰓。蝌蚪成為幼蛙后,內鰓消失,生出 1 對囊狀的肺,可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然而肺的構造簡單,由肺所吸取的氧氣不能滿足蛙的需要,因此要借助皮膚來呼吸氧氣,由皮膚所吸取的氧氣,占總呼吸量的 40 %左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靠皮膚。尤其在冬眠期,幾乎全部靠皮膚進行呼吸。皮膚呼吸的必備條件是皮膚濕潤,干燥的皮膚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這就是蛙類喜歡棲息在近水、潮濕、陰涼環境中的道理。
4.2 攝食習性
角蛙是兩棲類動物,蝌蚪在水中生活,成體以陸棲為主,也可以入水。因此野生的角蛙能在陸地上和水域中攝食。
4.3 蝌蚪的食性
蝌蚪的攝食方式與魚類相似,將粉狀食物與水同時吸入 口腔,然后將水從鰓裂處壓出,食物被吞下;另外,蝌蚪的口緣的角質齒,能啃下食物微小顆粒,與水一起吞入口中。
蝌蚪是雜食性的,不同種的蝌蚪食性亦有差異。一般生活在湖泊、池塘、溪邊的種類以草食性為主,如棘胸蛙;生活在水面或水底的蝌蚪大多為濾食性,它們濾食水中細菌、浮游生物、小型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這些食物隨呼吸水流進入蝌蚪口中而被濾食。有些種類的蝌蚪有吞食同類尸體和卵的習性,如棘胸蛙能攝食水中動物尸體,也能嚙食死亡的同類。這是蛙類的一種適應性。
蝌蚪的食物種類有藻類、原生動物、昆蟲、水生植物碎片等。如牛蛙蝌蚪的食物有:藻類植物、單子葉植物、浮游動物、有機顆粒及有機物等。人工飼養表明,角蛙蝌蚪還取食豆餅、麥麩、蚯蚓粉、魚肉、動物內臟等。
由此可見,蝌蚪以吃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人工飼養時,可通過馴化,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
4.4 成體蛙的食性
成蛙為捕食性動物,通常只捕活的動物,主動地尋找措物或被動地等獵物靠近到一定距離時突然捕捉它們。捕食要依賴視覺。由于蛙的眼球角膜呈凸形,水晶體呈扁圓,并且遠離角膜,所以能看到較遠的物體,能發現數米以外飛行的活餌。此外,蛙眼在頭的上方兩側,兩眼眼球距離大,對近距離內的食餌,不能形成雙眼視覺,視野重疊范圍小,所以近距離的食餌顯得模糊不清。而且蛙的視覺反射是不完全的,會動的物體才能被看見。盡管蛙的視力不佳,但嗅覺能感知氣味,幫助捕食。
角蛙在陸地上使用舌頭捕捉獵物。在水中直接用下頜捕捉獵物。不同的蛙種捕捉動作略有不同。蛙類晝夜捕食時間因氣候條件和蛙類不同有所差異。有的白天捕食,有的晚上捕食。牛蛙、美國青蛙、棘胸蛙都在晚上捕食,經馴化白天也會攝食。中國林蛙一般白天攝食。但是,也有許多蛙類攝食是無規律的。蛙類的食物種類以昆蟲為主,約占總食物的 75 % ,昆蟲中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蟲,其次是雙翅目和膜翅目昆蟲,蛙類的食譜非常廣泛。不同的蛙種的食譜有時有差異,同一種蛙也由于地域不同、大小不同,攝進的食物也有不同。這主要由地理差異、蛙本身的差異,以及自然季節的變化而引起的。成體蛙的攝食量與自然環境中的食物豐盛度、角蛙的捕食能力及蛙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有關。
5 繁殖發育編輯本段
角蛙的發育和(指受精卵發育成幼蛙)的歷程因種而異。主要是角蛙對長期生活環境適應的結果。
5.1 發育
角蛙的胚胎發育(受精卵變成蝌蚪)所需要的時間,不同的種類差異很大,如中國林蛙胚胎發育累計需 7 天左右,而牛蛙只需 5 天左右,棘胸蛙卻要 l0天左右。胚胎發育又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溫度、溶氧量、酸堿度、機械振蕩和鹽度,其中溫度的影響最大。在適溫范圍內,溫度高發育快。溫度在 14 ℃ 以下, 37 ℃ 以上胚胎發育停止或發生畸形,甚至死亡。角蛙的胚胎發育可以分為不同時期,一般分為 25 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一定的發育時間。
5.2
角蛙的是指角蛙的幼體(蝌蚪)變成成體的過程。也就是為了適應成體蛙的陸棲生活,改變幼體水中生活的外形特征和內部結構。主要表現為:蝌蚪的尾部和鰭褶被吸收并完全消失;鰓被吸收、鰓裂閉合、圍鰓腔消失;角質齒和角質顎脫落,口部形態發生變化。泄殖腔管退化;某些血管退化和雙循環形成;四肢發育;中耳發育與第一咽囊相連,鼓膜發育;眼從頭的背部突出并長出眼瞼;舌長出;皮膚結構發生變化,上皮層增加、表皮細胞角質化、皮膚腺體發育并沉入結締組織層,皮膚出現新的顏色和斑紋;各器官系統逐漸分化、發育和完善。在過程中整個身體縮小。
5.3 交配
國內幾乎沒有角蛙繁殖,因為很難找到一對,大部份出售個體都是雌性,幾乎沒有雄性個體,所以極少聽到有人繁殖成功的消息。可能在輸出國就做了性別控制。基本上,雄性體型較小,最大約10CM;雌性較大,約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盡管角蛙飼養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并不容易。必須經歷1-2個月的干燥低溫期才能誘發交配。可以將它們放在鋪滿潮濕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控制在20-21度,讓水苔自然干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 以備不時之需。
交配后的雌蛙會將卵附著于水生植物旁,約2-3天就會孵化成蝌蚪。由于蝌蚪也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蝌蚪的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化為角蛙。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撐死,倒也沒什么致命的病癥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角蛙是飼養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臺灣每年進口數量龐大的角蛙,但是繁殖成功的人似乎一直還沒出現,可能與角蛙比較特殊的繁殖周期與方式有關.基本上,角蛙成體雌雄辨別并不困難,雄蛙體型較小,最大約10公分左右,嘴巴的比例也比較小。雌蛙的體型比較大,最大約15公分,而且嘴巴占身體的比例更大。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求偶的鳴叫。用手輕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發出鳴叫,雌蛙就幾乎不會叫或是只會發出低沉的喉音。至于幼蛙就不容易分辨雌雄了。
5.4 繁殖
盡管角蛙飼養容易,體格又壯碩,但是繁殖卻并不容易,必須經歷1-2個月的干燥低溫的所謂冬眠期才能誘發它們的交配與排卵.這一點可以將它們放在鋪滿潮濕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陰涼處所,溫度控制在20-21度,讓水苔自然干掉即可,但缸中還是需要置放小水盆.以備不時之需。交配后的雌蛙會將卵附著于水生植物旁,約2-3天就會孵化成蝌蚪。由于蝌蚪也有同類弱肉強食的習性,所以水中必須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蝌蚪的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化為幼角蛙。幼蛙也是以隔離飼養比較安全。只要達到幼蛙階段,死亡率就會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撐死,倒也沒什么致命的病癥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它們算是飼養蛙類最好的入門種類。
每年的4~7月是角蛙的繁殖季節,也是鄉間、河邊最熱鬧的季節。到了晚上,大部分雄蛙會頻頻發出悅耳的叫聲以吸引雌蛙前來產卵。通常一只雌蛙一次可產下約1萬顆卵,但由于一部分卵會被其它的動物吃掉,因此能夠孵化出來的卵并不多。角蛙的卵經過發育成成體。蛙卵先變成蝌蚪。蝌蚪拖著長長的尾巴,經過一個半月后,蝌蚪生長出后腿,在過半個月前腿也從鰓孔中長出來。有趣的是,它們的腿都是在體內先長成后在突然伸出體外的。最后蝌蚪的鰓和尾巴消失,就發育成蛙。
6 品種介紹編輯本段
角蛙的亞種至少有六種之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鐘角蛙(C. ornata),其次是南美角蛙。而最昂貴的就屬亞馬遜角蛙(C.conuta),又稱為霸王角蛙。身價數千人民幣。角蛙各亞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就各自能夠保持較的體色。但是因為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使得要分辨亞種也是越來越困難。
鐘角蛙(阿根廷角蛙) Ornate Horned frog (Argentine Horned frog)
綠角蛙 Ceratophrys cranwelli
蘇里南角蛙 Ceratophrys cornuta (亞馬遜角蛙、霸王角蛙)
巴西角蛙 Ceratophrys aurita
哥倫比亞角蛙 Ceratophrys calcarata
秘魯角蛙 Ceratophrys stolzmanni
草原角蛙 Ceratophrys joazeirensis
厄瓜多角蛙 Ceratophrys testudo
其中草原角蛙和厄瓜多角蛙因為發現數量稀少,所以市場上難以得見。角蛙各品種的原生棲地各自分離幾乎完全不相重疊,所以也各自能夠保持較的體色。但是因為它們本身的色彩變化就不少,人為的雜交和改良又另外發展出許多變異的體色,再加上白化個體,更使得要分辨正確品種也是越來越困難。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雜交個體就是雄性綠角蛙與雌性霸王角蛙所配出來的個體。稱為蝴蝶角蛙,外型與霸王角蛙十分類似,只有下巴與綠角蛙一樣是白底散布黑斑,與霸王角蛙漆黑的下巴不同,可以據此來辨別。現在市面上的南美洲角蛙很多是雜交的,所以這里所說的南美洲角蛙純粹泛稱而已。對于喜歡飼養兩棲類的新手而言,角蛙是個不錯選擇,但對于害怕經常進行換水、清理等工作之飼主而言,就最好別想了。另外想欣賞寵物動來動去之樂趣,這物種也不算是個好選擇。但喜歡以欣賞藝術品般心態的話,則當別論,因角蛙每天大部分時間只會花在打坐和冥想。
7 人工飼養編輯本段
7.1 喂食方法
角蛙是守株待兔之獵食者,可供應的食物包括所有會動的昆蟲、蚯蚓、金魚、乳鼠及蛙類等,基本上它們甚么都會吃。在養久了,甚至連肉類也會吃。喂食時用鉗子夾著,并擺動 餌料誘食,或輕輕摩擦角蛙之口邊,刺激食欲。至于多久喂飼一次,以一只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約2-3天喂飼一只蟋蟀或小金魚。若喂飼過量,它們會出現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喂時間,就是清早和傍晚時間,當然下午也會進食,只是比較遲鈍些許吧。到角蛙較大時,可投喂乳鼠,但每次喂飼之間隔時間,則要拉長,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經常喂飼,會長大得很快,但只會長脂肪,而不長肌肉和骨骼。在原棲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類的幼體,所以不適合與其它蛙類或大小差異太大的同類混養。
7.2 飼養技巧
角蛙可以飼養在任何有水的空間,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過它體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對溫度的需求也不高,任何可以吞下的活體食物如小魚蟋蟀等或是搖晃的肉片。死老鼠等都是照單全收,靜止不動的食物它們是看不見的。在原棲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類的幼體,所以不適合與其他蛙類或大小差異太大的同類混養。
7.3 飼養空間
一只成年的角蛙(由吻端至泄殖孔長4-6英寸)可以很舒適地生活在一個塑料的儲衣箱或10加侖大的水族箱內。如果你僅僅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可以不用墊材。如果是需要展示,厚達數英寸(具體厚度,視你想讓你的角蛙將自己埋得有多深而定)的軟木樹皮塊是很好的選擇;同樣也可以選用較光滑的石子,石子要比較大,以免被當作食物咽下去。要把角蛙養得好,緊記不要被太陽光或其它強力紫外線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話,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熒光燈管,或一般白光管。飼養缸中的水及水苔最好每天更換,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時,更要盡快清理,因為排泄物中的化學成分會傷害角蛙(及其它兩棲類)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飽后,會把身體藏在底材中,只露出頭部。每天向飼養缸中噴灑清水,以維持缸中濕氣,令角蛙皮膚避免干燥。
飼主最好盡量避免,以手直接觸摸角蛙(及其它兩棲類),更換底材時以網或鏟把角蛙從后撈起,移至水盤清潔,接觸過角蛙及其它兩棲類后,必須要徹底洗凈雙手。
7.4 飼養環境
角蛙可以飼養在任何有水的空間,一般角蛙會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極少移動,所以空間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過它身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每只角蛙應該飼養,飼養缸里面可鋪設無菌土,上放濕透的水苔,或一塊1-2cm厚之濕透海綿供其竭息,但切勿選用有尖銳硬角的石塊,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餌時刮傷。
7.5 照顧因素
水
應該使用已經除掉氯氣的水、過濾水,或是泉水。自來水可以通過化學方法,或者煮沸,或者放在敞開的容器里過夜,來進行除氯。兩棲動物是不喝水的,它們依靠皮膚來吸收水份,所以要提供一個大水盆子,讓蛙可以很容易地爬進爬出。最簡單的布置方法,就是將一個裸缸傾斜放置,讓較低的一端蓄上一英寸左右的水。水應該每兩天換一次,或者一旦臟了馬上就換掉。溫度:角蛙可以忍受的溫度范圍為華氏70-90度。溫度較低時,投喂食物的次數要降低一些,量也要少些。最適的溫度范圍為華氏75-80度。
食物
角蛙吃小鼠、金魚、蚯蚓--幾乎一切在它們面前活動的東西。一只成年角蛙每周的食量不應超過一只中等大小的小鼠或兩條較大的飼料金魚。它們總是很饑餓,但是喂得過多會導致蛙極端超重,使得它可能無法長期保持健康。要投喂活洱,如果是死的,要用鑷子夾著在它面前晃動。如果是喂小鼠,最好是喂剛剛處死的或是解凍的小鼠,因為這樣對蛙來說,比較安全,而對小鼠,也比較仁慈一點。
健康
蛙類偶爾會在短期內顯得腫脹起來,并且后肢作出痙攣樣的動作,在全身擦拭,這是蛻皮時正常的的行為。蛙很快就會以這種方式褪下它外層的皮膚,并暫時地裹著一層清澈的黏液,這層黏液不久就會消失。如果角蛙顯得沒精打采,食欲不振,而又不是因為環境溫度太冷,這就要引起注意了。首先總歸是檢查水質,然后是空氣質量(空氣中的污染物可以落在水里,也可以直接作用在動物身上),再后是食物。被稱為“紅腿病”的細菌染,有時候也會影響到蛙類。其特征為蛙的腹部和/或后腿的下側發紅,如果不加治療,往往會致死。請與獸醫請教抗菌素的使用及具體劑量。不要使用消毒劑;留在缸里的消毒劑對蛙是有害的,甚至會殺死它們。用溫水和少量溫和的洗滌肥皂來清洗魚缸。徹底沖洗,完全弄干,以除去任何來自于自來水中氯氣。
抓持
除了作體檢和搬動動物所需,否則不應把它們抓在手里。所有兩棲類的皮膚都具有通透性,對毒素很敏感。有可能,在某一天,你的手上就沾滿了對蛙來說是有毒的物質(發膠、殺蟲劑、粉筆灰、墨水、消毒劑、肥皂,等等),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在抓動物前一定要將手徹底洗凈。抓的時候,要一只手抓住它的兩條大腿,而另一只手在腹部下面托住身體。避免單單通過腿部來抓持角蛙(會造成骨折),或單單通過身體(過度擠壓會造成內傷)。溫濕度 飼養角蛙的濕度要求要高,85%或以上是少不了;另外它們的適溫在26-29度左右,晚上最好可以降低溫度約3-5度。在冬季則可利用電氈加溫,而夏天則不需要任何保溫設備,只要把飼養缸放在陰涼通風之地方角落。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