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鳉別名STR鳉,是在公元1911年由著名魚類學家Boulenger所發現,其體表上有五條明顯的紅色條紋貫穿全身,故名五線鳉。在魚體紅色條文之間根據光照角度的不同,閃爍出亮藍或亮綠的金屬光澤。此外,三片奇鰭上的花紋也不盡相同。
五線鳉屬于鳉魚中耐熱的品種,適溫24℃~30℃,對水質無特殊要求,PH值以弱酸至中性為好,但對于水質的劇烈變化較敏感。
五線鳉是在公元1911年由著名魚類學家Boulenger所發現,其體表上有五條明顯的紅色條紋貫穿全身,故名五線鳉。在魚體紅色條文之間根據光照角度的不同,閃爍出亮藍或亮綠的金屬光澤。此外,三片奇鰭上的花紋也不盡相同。此魚性情溫和,在水草缸中顯得十分美麗。
建議愛魚人士飼養,該魚對水質無特殊要求,PH值以弱酸至中性為好,但對于水質的劇烈變化較敏感。
1、融尾病。
病因:水質惡化,有害菌生長繁殖,病原菌產生強效蛋白質分解酶,而魚尾巴組織最薄弱,所以一般先看到尾巴出問題,這個時候還是可以搶救以下的,不過能不能救回來另說。
治療:用高猛酸鉀或者鹽兌水(一般0.3-1%的濃度),可以適當高點,將魚丟到里面浸泡約5分鐘,此過程是為了殺菌,然后將魚放到干凈的水中靜養,等恢復活性后喂食,切勿用猛藥,因為魚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很虛弱了再下藥就很可能直接就掛了。
注意:出現這種現象說明水質已經惡化到一定程度了,應該及時換水,否則容易大規模發病。
2、白點?。?/p>
也叫小瓜蟲病,白點病的發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好治療,錦鳉沒有這樣的圖,找了個金魚的。
病因:是魚的體外寄生蟲引起的,為比較常見的魚病。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一般發生在春秋冬季節,換水時水溫不一樣也有可能發生這種疾病
治療方法:此種病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發現不及時很可能會全滅,但發現及時的話,還是很好治療的。主要是三個,加溫,換水,消毒,三者取其一就好,一貫的老套路
3、水霉病
發病特點:感染體表受傷組織,在受傷處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錦鳉的白卵長毛也是水霉。
發病原因:該病是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魚有傷口時尤其容易發生。
治療方法:升高水溫,高溫抑制真菌生長,可有效治療;鹽浴或者藥浴后放到干凈水中,也能夠有效的治療,當水霉較多時可將長毛部分剝離,水霉病常與白點病并發。
1、水質:五線鳉魚適合生長在弱酸性至中性的水質中。日常保持水的PH值在5.5-7即可,適宜水溫為24-30℃,注意保持水質的穩定。
2、喂食:五線鳉魚更喜歡吃動物餌料,線蟲、血蟲以及浮游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適當喂食一些植物性的人工飼料,使它們攝入的營養更加全面。
3、環境:五線鳉魚對環境沒有特殊的要求,為了給它們提供一個更加美觀自然的生活環境,可以在魚缸里面適當鋪一些底砂,放一些沉木或種植一些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