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肝膽綜合征是一種以肝膽疾病為主要特征的營養代謝性疾病,具有發病面積廣、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在水體環境惡化、飼料蛋白質含量過高、濫用藥物及缺乏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等情況下,魚類肝臟、膽囊受到損害,導致此病的發生。
患病魚上食臺但并不吃食或吃食不正常,偶有在食臺周圍上下竄游,或遠離食臺漫游。病魚尾鰭末端發白,肝臟明顯腫大,顏色為*黃色或花肝,甚至為綠色,肝臟易碎或產生豆腐渣樣病變,膽囊明顯腫大或萎縮。
引起“肝膽綜合征”的原因很多,不過一般認為養殖密度過大、過量投飼、水體中有毒物質過多、水質敗壞及維生素的缺乏等原因可引發魚類患“肝膽綜合征”。
根據癥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常與腸炎病、赤皮病、爛鰓病及病毒性出血病并發。
使用微制劑或水質改良劑維護良好水質,定期使用“保肝護肝制劑+復合多維制劑”內服能較好地防治本病。
本病為魚類的一種慢性疾病,防治的重點在于養殖周期的定期預防。“肝膽綜合征”以肝膽腫大、變色為主要癥狀,但肝膽如為暗綠色時則可能是硫酸銅中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