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腸胃炎主要由腸型點狀氣單孢菌感染所致。在全國各養魚區均有流行,危害草魚、青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嚴重時全部死亡,是我國危害嚴重的魚病之一。 病原存在于天然水體及水底淤泥之中,健康魚腸道也常有此菌,當水質惡化、溶氧低、飼料變質等引起魚體抵抗力下降時,常暴發本病。此病的原體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為條件致病菌。在魚的全部養殖進程中腸道內都存在此類病菌。但在健康的魚體中,該菌種沒有占優勢,不會引發疾病。
1、病魚游動緩慢,食欲減退,甚至不吃食。
2、全身鱗片疏松并豎起,基部發紅,腹部兩側腫脹,肛門紅腫外突并稍翻出,稍壓腹部有血水流出。
3、在發病的初期,剪開腸道,可見腸壁局部充血發炎,腸道沒有食物。
4、發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腸道、食道、胃呈紅色,內臟器官不正常,腸壁的彈性很差,腸內只有淡黃色的粘液,血膿充塞腸道。感染率與死亡率很高。
1、內寄引起的腸炎。
此類腸炎通常難以和內寄區分開來。眼睛,體色,神態,與內寄幾乎相同。只能從食欲和糞便來區分,內寄的魚食欲不減,腸炎多數厭食或拒食。內寄的糞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腸炎的魚很少有便,或是膿樣白便。
2、消化不良引起的腸炎。
此類腸炎的魚表現為厭食或拒食。神態呆滯,有時伴有體色變暗或發黑。大多時間表現出離群,面壁狀態。糞便多數為散便,或膿樣白便。
3、水質變化過大引起的腸炎。
此類腸炎魚的表現是體色發黑。縮鰭。聚堆。糞便表現多為拖便,最長可達10公分左右。
4、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
此類腸炎魚表現除了發黑,縮鰭和聚堆外,最大的特征是腹漲。是腸炎中最容易死魚的。糞便多為膿樣白便,也有拖便的。
根據具體癥狀對癥下藥
采取全池潑灑藥物與投喂藥餌相結合的方法:
①全池潑灑藥物:全池潑灑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藥0.1克;或全池潑灑強氰精(三氯異氰尿酸),每立方米水用藥0.2~0.5克;或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用藥0.3~0.6克;或全池潑灑二溴海因,每立方米水用藥0.2~0.3克。
②投喂藥餌:投喂大蒜或大蒜素藥餌,每千克魚喂大蒜10~30克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克,連喂4~6天;或投喂土霉素藥餌,每千克魚喂50~80毫克,添加在飼料中喂魚,連喂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