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粘液瘤病是由粘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以全身皮下特別是顏面部和天然孔周圍皮下發生粘液瘤性腫脹為特征。
兔被帶毒昆蟲叮咬后,局部皮膚出現原發性腫瘤結節,5-6天后病毒傳播到全身各處,皮膚上次發性腫瘤結節散布全身各處,較原發性腫瘤小,但數量多,隨著子瘤的出現,病兔的口、鼻、眼瞼、耳根、肛門及外生殖器均明顯充血和水腫,繼發細菌感染,眼鼻分泌物由粘液性變為膿性,嚴重的上下眼瞼互相粘連,使頭部呈獅子頭狀外觀,病兔呼吸困難、搖頭、噴鼻、發出呼嚕聲,10天左右病變部位變性、出血、壞死,多數驚厥死亡。
由粘液瘤病毒引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變結合流行病學可作出診斷。必要時,可將病變組織作切片或摸抹片檢查有無涵體。
本病目前無特效的治療方法。